2008/10/13 | 辉煌的湮灭
类别(读书) | 评论(3) | 阅读(117) | 发表于 16:50

我还清楚的记得,14岁时的一天,我躺在姥姥家的大床上惬意地享受着暑假里的夏日午后,忽然兴起问表哥:“你最喜欢哪个朝代?”与其说是我在问他,不如说是我自己在变相花痴而已,因为那阵子国内正在热播台湾93版《包青天》,我无非是想得到心里早已笃定的那个答案。在那个没网络、没PSP、没手机、甚至连谈判联络火并PIA人撑场面皆实用之黑帮利器信物大哥大都鲜见的年代里,你想找个同好多难啊,更别提上论坛里吼一嗓子“嗷呜~我萌昭昭啊,我萌赵小龙啊,有米人跟偶一起萌捏?好想穿越到北宋去啊哇唬。>///<”

不过我这人就是死心眼,自己喜欢了,也希望别人能和自己一样爱屋及乌。但表哥想都没想的答道“唐朝”,让我万分失望之余只能“哦”了一声来回应,然后问为什么。表哥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掷地有声: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辉煌的时代。于是我就彻底没脾气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切,懒得跟你一起讨论HC大业。

其实如果我是在4年后提出这个问题,面对表哥的回答,作为刚刚历劫了文科高考后且热爱历史的我,肯定会用自己的肚子里的存货去拍他,拍到他哑口无言,拍到我扬眉吐气。但当时却不行,当时还在上初二的我对于历史的认知,只限于知道清朝有戏说乾隆,而南宋的首都在哪都不知道(当然,拜《包青天》所赐,北宋的首都自不必说了,连我奶奶这种没念过私塾的文盲都知道是开封府),甚至连历史课本都崭新得就跟一直摆店里没下过货架似的。所以我表哥一说唐朝,我就立马歇菜了,一琢磨敢情还真是那么回事。

虽然我对宋朝的热爱,皆因年少无知之时被一部每晚都苦捱39分钟枯燥罗唆狗血情节只为等剩余3分钟里红艳耀眼的某人出个场亮个相的台剧所启蒙,但是这便是所谓的日后的G.A.Y的直觉,从此奠定了我坚定不移地走上对这个朝代衷情之路的基础。自从高中选择了文科,随着历史学的越深入,外挂参考书翻的越多,(考试时完全排不上用场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沉迷宋朝,真真幻想自己能置身在东京上河图的汴梁街市之中。

如今你问我喜欢哪个朝代,我会回答:西汉、北宋、嘉靖时期的明朝,以及历经了康雍乾盛世的清朝。唐朝是万万不在其内的。如果你问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强大,诚然,唐朝确实引得八方来拜,但是我却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强势,藩镇的势力和军事的强弱并不能概括一个国家的全部,而除了李杜之外,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再也没有能打动我的了,就算是所谓的雍容华贵大气磅礴,也无非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萝卜青菜而已。在我眼里,春风拂槛露华浓这种张扬而豪迈的表露,不及月白长衫领襟口点缀的那一抹梅瓣的含蓄素雅更另我为之倾心。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而非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你去看《东京梦华录》里所记载的那个时代和社会,它的惊艳所带给我触动,堪比让西方人足够怀疑其存在真实性的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天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失去的地平线》里让人们寻觅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心中的日月”和James Hilton灵魂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土。

我承认,宋朝是军事上最孱弱的朝代,但赵官家老祖宗自杯酒释兵权开始便以奠定了和平治国及重文抑武的根本国策,任何政令的变动都是柄双刃剑,如果没有这根本国策,便不会绽放政治清明开放(文人官僚敢把皇帝气得没辙没辙的),发明创作最多,经济繁荣昌盛自由没有限制(唯一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开前朝之先河,废除一概经济禁锢,从而一度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且听之任之发展,而又没有明清时代对其的压制禁止),文化流派百花齐放,各类民间工艺技艺的规模盛况空前,而且领导阶层改变了自古有之的重刑轻民传统,使得当时的民众身处在一个社会氛围甚为逍遥,物质基础空间繁荣,文化作品眼花缭乱的年代里,生活在一个“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的富足幸福的社会里,根本无需担心发生路有冻死骨的贫穷或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观绝望境地。

当然,每个朝代皆有兴衰,宋末的腐败是历朝历代皆逃脱不去的归宿,而军事积弱不抵外敌又是基本国策所无法避免的弊端,这些便不在我论述范围之内了。总之,如果可以选择穿越的时间段,我一定去光顾宋朝的温润气质、内敛神髓、雅致风韵、翩谦光华,特别是仁宗时期那个如梦如幻的黄金年代。

最近在看《如果这是宋史》,无非又是一本畅销书时代大环境下的跟风产物,从写作手法、笔体、就连作者笔名都无一不在模仿《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这类书所标榜的是: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但作者对于事件的剖析、人物内心的揣摩加诸了太多了私人感情色彩,那么我干脆去看《史记》好不好?如果书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有作者本人灵魂附体,我如何还能承认……你写的是赵匡胤,而不是作者你自己呢?过犹不及,而且更别提书中不胜枚举的谬误和硬伤了。

其实很多史书本身对于事件的记载就互相矛盾,真相无非是主观里的真相,所以谬误我可以无视,读到我不认可的地方,就自动ctrl+V成我自己记忆中所认为理所应当的那样子。而作者强加给历史人物们的精神,甚至是强行代替读者们去思考给人给事盖戳定论,尤其无限拔高某些人,同时对另一批人的功绩视而不见偏偏落井下石板砖拍的人家面目模糊的时候,就让我有点儿想给作者脸上盖“WSN”大戳的冲动了。特别是读到书中北宋伐后蜀这一段:

历史记载,当日“廷翰等乘胜登其城,拔之。彦俦力战不胜,身被十馀枪,左右皆散去。”孤城无援,部众溃散,高彦俦为自己的陛下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彦俦奔归府第,整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自焚。”

几十天之后,有个女人很鄙夷地撇着嘴,充满不屑地说——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男儿在边关,死战尽勋戎,贵妇深宫乐,凭甚论英雄!

我渣的暴走了,敢情花蕊夫人在作者大人眼中就是如此目光鄙薄、不识深浅的祸水呀。原来自古以来大家称赞她的气节和文采……被您老一下等同于李煜和那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知怨妇了呀。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无非一语成谶罢。它不仅仅是花蕊夫人口中的后蜀,也是日后大宋的结果,更是整个封建社会走向覆灭的那个年代的无上描绘。

宋朝的辉煌在战争中烟消云散了,这时代的嶙峋风骨和温润风采同时也在这本书里湮灭了,这是一本充满了WSN的YY的佳作,这很好。只可惜我是G.A.Y。

47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74]
日记[262]
写作[10]
影视[41]
剧场[6]
音乐[7]
读书[10]
动漫[21]
摄影[109]
[53]
霹雳[34]
TF[65]
問卷[18]
综合[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