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1 | 城市上空的紊乱喘息
类别(日记) | 评论(2) | 阅读(83) | 发表于 17:29

它不是一座升级版本的海淀图书城,不是一个规模超大的诚品书店,不是个4层的三联,更不是一个品味拔高的西单图书城……它就是第三极书局,完全独特的那一极。
 
上面你读到的那段文字,是第三极书局的宣传文案。

第三极书局标榜自己迥然不同于诚品书店的雅皮定位,他自我期待的内涵是:新鲜、有趣、富于创意、讲求生活品质,热爱简洁、有时尚感、个性鲜明、追求精神世界的与众不同。看得出来,第三极又是一个想走感性文艺路线的。

上周六,中关村第三极开业,我就是冲着那些文案才在开业当天跑去想一睹究竟。第一眼印象确实是一座特立独行的建筑,很动人,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并没有聆听到它所谓的“城市上空的呼吸”,不知是否因为那气息过于沉静。

先用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逛了四到八层的书局,期间又趁午饭的时间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三层至地下一层。

书局卖场内有导引系统,有所谓人性化的提示;灯箱上是海报招贴展和前卫艺术家的平面作品,有不定期举办的图书展的设计海报,书局的墙壁上满是由艺术家绘制的书局形象涂鸦,作为公共艺术展的一部分前卫艺术家的平面作品铺在书局灯箱和墙上……这确实有点超现实,甚至有些坎普坎普的意味,然而我在这里的心情收获与时间付出却成反比。

对,我不喜欢这里。

首先书局宣扬的“买100返100券”依然是个幌子。我选好了很多书,从四层到八层背来背去,甚至在结帐之前算好了最经济划算的付款方式,最后,幸好意外发现“返100”的真面目——30元券是直接使用的,另外还有7张10元券,每再次消费90元才能使用一张10元券且不能多张同时用。切,要是这样,我还不如坐在家里从当当、JOYO、淘宝上买书划算呢。真虚伪!

当初吸引我来这里的另一个原因是报纸上宣传书局里有外版书和台版书专卖店。当我询问导购小姐原版书在哪层卖的时候,她竟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原版书,然后用特鄙视的目光看着我,指着周围一堆堆的书,说这些都是原版书啊。靠,你以为我问的是正版和盗版的区别啊,还轮不到你来看不起我,就这种业务水平反倒购让我鄙夷的了。后来我跟她解释说我想要的是英文原版和港台原版书,这回她好像听懂了,指了个某层某区,结果等我上去一看才发现,那里卖的全是中文翻译小说。这种素质水平的人也被召来做导购啊,而且你们书局不负责培训的么?我那叫一个无奈,脱力啊。

后来我们幸好遇见了一个主管,我一问原版书他立刻明白了,说外版书在某区某区,台版书又在某区某区,等我找到台版书卖场后,竟然发现就在那个女导购的身后5米处。=v=

然则在原版书店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书,原版小说很少,就算有也是那些被读烂了的名著,其余进的反而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社科书和语法书,而台版书呢,小说不少,却尽是网络文学和科幻小说,不知负责人是不是受近年大陆浮夸的流行风影响,在进口图书书目的选择上大打了折扣。

另外,书局很为自豪的图书分类和布局,在我看来很混乱。他把图书分成了流行书、畅销书、有品味的书……等等几类,从而削弱了检索的简单明确性,我想找一本社科类的图书,根本不知应当去哪类找。

而且很多书重复摆放,当当卓越销售榜单上的书随处可见,每个分类卖场都有销售,除此之外其余的书难觅芳踪。还有一点让我很抓狂的是,一套书竟然不放在一起卖,非要散布到天南海北去耍的读者满处遛。像易中天的一套书,流行书卖场放一本,畅销书卖场放一本,学者著作卖场放一本,为了他的三本书,我们转了三层。还有杜拉斯的小说集也是这样,翻译小说区放一本,畅销区放一本,杜拉斯的小说全套10多册,到最后我们都没有心情去走遍整个书局搜集全部书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精疲力尽,我想着这第三极跟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竞争也就罢了,竟然打着人文的口号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并且抬出了台北诚品书店,太可笑了。

在台北,即使赶上阴雨连绵的星期天,依然可以看到不少人在诚品书店门前停下脚步并收拢雨伞,经常光顾诚品的熟客们都知道这里不成文约定,他们会自觉把雨具放在书店的大门口,有的还会穿上自带的鞋套,安静地走进书店,清清爽爽地享受这里的宁静时光。因为对于台湾人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店,这里是家,是全日制的图书馆,是爱书人的精神居所,是约会根据地。在诚品,也没人能说清自己这一次到来会留连多久,因为这是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饿了、渴了,上楼即有美食与咖啡,还有卖场和画廊,而书店内就是一尘不染的木地板铺就的世外桃源。音乐、咖啡香与鹅黄的灯光……不管是凌晨、深夜、或者清晨,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来,诚品承诺永远书香四逸。关于诚品,台湾人有自己的情结。这个称为全台湾最有品质的书店,如今已经成为台岛最知名和富于人文色彩的文化地标,以至于作为台湾文化形象的骄傲。
 
不止在诚品书店,如今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去书店买书的乐趣。台湾最有性格的水准书局几乎没有任何装潢,但学问渊博的老板经常指点客人如何选书读书,大受顾客欢迎,更吸引人的是水准的书价几乎是全台最低廉的。纽约的“高谈书集”、“史传德书店”,费城的“博得书店”都拥有精致高雅的装饰,四处放置的舒适座椅,香气扑鼻的咖啡区,比百货公司还长的营业时间,更有每月20场以上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周末小型音乐会、儿童故事时间、新书发布与作者签名,自然而然使这些书店成了当地时尚人士约会晤谈的社交场所和知名地标。伦敦“厨师书店”的书屋主人海蒂·雷斯勒原本只是个热爱烹调但经常发愁买不到好食谱的家庭主妇,她凭着一腔热情大胆地开办的这间书屋向世界各地搜购形形色色的食谱和与酒相关的书籍:从最通俗的《烹饪的乐趣》到无比冷门的《异国风味的毛里求斯饮食》,甚至奇异的《何不啖昆虫》都在“厨师书屋”中陈列着。她甚至在书屋里配备了一套现代厨具,每周六邀请一位著名的厨师来上课,边做边解说自己的拿手好菜。有兴趣者只要花约300元人民币,就有机会向大厨学艺,课后还可以亲尝成品,饱餐一顿。由于每次只限15人参加,因此许多志在必“吃”的老饕总是事先预约。由于地利之便、书种齐全和亲切的服务,“厨师书屋”成了厨师、老饕、餐饮评论家经常出没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互换心得,还能从书中撷取灵感……那么——北京呢?
 
第三极书局开业以后,它除了想取代西单图书大厦成全世界最大的全品种图书新卖场外,还要成为所有新生代读书人的‘家’,他还想成为一个文化内涵所在,例如你幻想一下:四周是透明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坐在书局里就可以看到养眼的西山,远望北大未名湖……第三极的领导要求店员都要懂书、爱书,完全可以做到在读者感到犹豫不定时为你推荐适当的书籍,甚至可以随时陪有兴致的阅读者谈书论道……这些经营者显然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想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但是从我亲身经历来看,他们失败了——第三极和他的员工以及那些所谓的服务,没有一点能够征服我。

比起买书,我更喜欢当当、卓越、淘宝;比起看书,我更喜欢去西单图书大厦、外文书店、国家图书馆;比起品味图书,我更喜欢三联书店。

第三极书局用全新的创意和细致到位的关怀的经营着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超现实的理想。但是这些要求你的书店里不只是书,不单单抱有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精神空泛口号,还要有西单图书大厦的务实、国家图书馆的严谨、三联书店的不浮夸。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74]
日记[262]
写作[10]
影视[41]
剧场[6]
音乐[7]
读书[10]
动漫[21]
摄影[109]
[53]
霹雳[34]
TF[65]
問卷[18]
综合[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