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全球通史》。我总觉得西方的历史书籍和咱国内的历史书,从思维方式、结构到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大大的不同,开始看的时候,看不习惯,总觉得乱,没条理,语言一点都不严谨,后来意识到我这种想法完全是被中国的应试教育给培养出来的。慢慢看进去后,觉得写的真不错啊,纯中立的理性学术色彩比较少,而带着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的精彩评价随处可见。
当然,我说这书主观色彩浓厚,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历史书就多么的客观。实际上,在涉及到全球的历史时,特别是在中外相交的历史问题上,最有失公允的恰恰是国内的史书,这在我看多了西方史书后,体会越发深刻,很多事情是学校的课堂上不会讲述的,我觉得这不是老师刻意而为,因为只要不是拿到台面上来的东西,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是尽可能的宽松了,我估计老师不讲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也不知道。
这里的“不知道”包括这样几种含义:其一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知道,即没听说过;其二就是听说过但认为是假的是错的;还有就是知道但装聋作哑的。只不过,老一辈的、中年一辈的、青年一辈的人,各有各自的“不知道”罢了。
所以大家在看文科性的东西时,还是尽量兼容并包吧,国内国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也许不至于雾里看花、管中窥豹。
啊啊啊啊啊,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本来没打算说这么多的,其实就想写写流水帐,没承想一不小心就忿青了。
昨天看新闻说北京公务员资格考试又要六月开考了,这回的公务员考试和那全国的公务员大考不太一样。
北京每年有三次公务员考试,分别在12月、2月、6月。
12月的是中央机关招公务员,2月的是北京市机关招公务员,两个都是现成的工作岗位摆在那里,谁有本事谁考进来端铁饭碗。而事实证明这里的“本事”不是你我这普通的平民小百姓所拥有的。就像我考了4次了,既便我每次都考过了,也是陪着人内定的主儿白玩凑热闹的份儿。
而这6月的公务员考试,没有特定岗位招聘,考的是从业资格,就像会计资格、律师资格、导游资格一样,考过了的发张证,两年有效,将来有了门路有了机会进机关的,拿着这证就能进了。而6月这考试也分两种,是分别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和社会在职人员的。
我大学毕业那阵子,要忙活的事多了去了,总梦着找个CBD的白领工作,也能月入几万,年内买车卖房,所以这公务员资格也就压根没正眼看,后来证明我表哥比我英明多了,邻毕业时拿下了公务员资格,一边揣着证一边找工作,人家虽然没当CBD的白领,但好歹也是个中关村的ITer,干了两年,终于逮注个机会,蹬了月薪七八千的小饭碗,一头跳进了税务局吃大锅饭,美曰:待遇优厚,衣食无忧,上班没点,下班随意,吃请抽喝,结派唠嗑,混满五年,单位分房。啧啧啧啧。
所以,我这回说什么也要把公务员资格考下来,手里有了证,将来有机会进机关也好跳槽,要混也要在有回报的地方混日子,咱哪能把青春都虚耗在为私人老板打工上啊。
得,我的《全球通史》不打算看了,《欧洲博物馆之旅》也暂时放下,跟公务员考试无关的书,一律入库,好歹也认真一回的,虽然我好像从来都没认真过。==
考过了6月的公务员,继续备战年底的导游资格考试,十一期间准备上小镇旅游一趟,解同学给我的小册子里写到“黄姚,一本千年诗集”,多么诱人啊,光看这句标题就已经身未动而心已远了,生活就是这么美好,曙光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