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3 | 后《金刚》时代的大片何去何从?
类别(影视) | 评论(4) | 阅读(61) | 发表于 19:47

情节与技术双双落伍

《纳尼亚传奇》讲述在二战期间,四个小孩为避战乱,躲进了乡间巨宅,不经意间通过“魔法衣柜”进入了魔幻王国“纳尼亚”,那里被邪恶女巫“白女王”施以毒咒,终年笼罩着皑皑白雪,各路精灵、走兽、半兽人都活在“白色恐怖”的阴影里。四个小孩最终带领善良的“兽人”们战败了阴阳怪气的白女王,令纳尼亚春回大地、绿草如茵,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什么是善良、忠诚、勇敢与宽容。

从这个简单的故事梗概便可以看出,《纳尼亚》与《魔戒》相比,更像童话,而非史诗——真不明白两部原著怎么就能相提并论了,或许与其诞生的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有关吧,本人才疏学浅,没拜读过,更没研究过,所以就不较这个真儿了。但本人有资格对两部改编后的电影说道说道,简言之就是,《纳尼亚》与《魔戒》相比,可谓情节、技术双双落伍。

情节上,《纳尼亚》平铺直叙,毫无悬念:四个孩子被以狮王阿斯兰为首的善良“兽人”所搭救,后被委以重任,成了“四大天王”,带领众将士反戈一击,将女巫及其魑魅魍魉军团消灭殆尽——至于这四个小孩有何天赋异禀能担当如此重任?影片不予解释——不予解释的重大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这四个小屁孩儿怎么就有了舞枪弄棒、冲锋陷阵、调兵遣将的能力?白女王起初总是独来独往自命不凡,最后怎么呼啦一下就招来了满山“匪军”?……与《魔戒》里那充满九九八十一难的漫漫长征相比,《纳尼亚》显得太过儿戏,甚至有不负责任的嫌疑。

技术上,“纳尼亚”的冰封魔界不可谓不壮丽,但对比《魔戒》里的“妖林”、“魔都”等场景,一下子就变得气势寥寥了,甚至显得苍白粗劣。另外,《纳尼亚》主打的是魔幻世界里的种种怪兽,但它们都是一窝蜂地集体亮相,没有敢于挑大梁唱主角的,与《魔戒》里的“炎龙”、“巨兽”等相比,充其量只能算是跳梁小丑。最重要的“金毛狮王”阿斯兰做的倒是还马马虎虎,但当我们看过《金刚》里那只催人泪下的大宝贝和“龙猩争霸”的震撼人心的世纪大战后,再面对一头仅仅会说两句人话的“电子雄狮”,实在是激动不到哪儿去。

最值得与《魔戒》对比的是《纳尼亚》最终的正邪大对战。在这幕高潮戏里,观众更多看到的是乌泱乌泱的俯拍场景,真正的两强相遇都被虚晃过去了……我们还是怀念一下《魔戒》里的“攻城大战”和“甘道夫率援军从天而降”的场景吧,每每想起,都令人心潮澎湃,彼得·杰克逊在三年前就达到了那样的技术高度,令《纳尼亚》至今难以超越。

适合中学以下儿童观看

对比《魔戒》,《纳尼亚》显得虚弱了许多,但这可能只是成熟影迷的片面看法,对《纳尼亚》所定位的“中学以下儿童”这一观众群而言,影片还是很绚烂、很激越、很好看的,它用近乎直白的手段教育小朋友们说:不要贪图私利、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跟邪恶妥协……要敢于承担责任、要勇于面对黑暗……坏人永远没有好下场,好人是不会死翘翘的……

影片可谓是《魔戒》和《哈利·波特》的低幼综合版,它更光明、更简洁、更凸显教育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家长不妨带孩子们去看看,也算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后《金刚》时代的消极期待

在慨叹“彼得一出、谁与争锋”的同时,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虚无与不安:在“彼得大帝”用《魔戒》和《金刚》把电影制作与特效技术推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后,我们对大片又将如何重新定义?我们还能看到更令人兴奋不已的新花样吗?我们以后难道只能苦等彼得的新作了吗?难道真的只剩下这一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高手了吗?

这样的等待未免显得消极了些。有人说何必这么杞人忧天?彼得的新技术很快就会被别人学到家,新的大片用不了多久就会诞生,但看看《纳尼亚》吧,它用的技术班子同样是《魔戒》和《金刚》的维塔工作室,甚至还综合了工业光魔公司、索尼影像公司等王牌,效果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领导人的艺术性、创造力和苦功,可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已经老了,詹姆斯·卡梅隆按兵不动,沃卓斯基兄弟消隐已久……

只有彼得快马加鞭,跑在后《金刚》时代的最前沿。在他身后,是来自全世界导演的望洋兴叹,和全世界影迷们的癫狂呼唤。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74]
日记[262]
写作[10]
影视[41]
剧场[6]
音乐[7]
读书[10]
动漫[21]
摄影[109]
[53]
霹雳[34]
TF[65]
問卷[18]
综合[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