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aisyhanke/锒子墨
文案:daisyhanke
摄影:daisyhanke
后期:daisyhanke
服装:温开水
时间:2005.0?.??
地点:北京.门头沟.斋堂.爨底下村
忘记斋堂忘记你
西山之英,斋堂之灵,袅烟驿路,勒移山庭。
一排红灯,几尺青砖,早已锈涩不动的辘轳,褴褛的旗幡,斑驳的窗棂,濡软的纸灯,还有那隐约可见的大字报,这一切一切,都在向人们见证——爨底下村——默默的经历着明清更迭,咫尺间屹立几个世纪仍岿然不动。
相较于爨底下村来说,我更倾向于斋堂这个名字。
一个“爨”字,如一个原本清秀质朴的姑娘,见了改革开放,也学人家用自己的身体生产劳动力起来。沾染了市侩的脂粉香,入了园子,摇身一变,竟也明眸目转,口齿添香,一步移莲,摇曳生姿,纵是坐有百转纤回,卧似峰回路转,一颦也是花枝乱颤,一笑更似琵琶遮面。单纯的一个村名,繁复数笔,一跃就成了文化的象征,供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信男信女虔诚的朝拜。
阁楼上的女人早已不再是草堂下的姑娘。
走马灯的男人们转下楼无疑皆携着女儿香,松衣汲靴的浪。
香闺里的女人,几个翻滚,接着就蹙着眉、挂着泪、遮掩着笑,把大把的银票往奶子下面藏。
于是乎,一批一批的旅客踏在青黄的肚皮上,吆三喝四,接着就装模作样,接着就快门闪光,接着就挨家挨户的闯荡,五魁手哥俩好杠上开花捉黑叉,飙到HGH处拽着半老徐娘群魔乱舞,次日清晨再束衣紧装,排着队一溜黑烟、三声笛响,再也转山不见。
我无法想象,这个目睹了崇祯皇帝最后哀凉的小村庄竟然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奢华。
我也无法想象,这个见证了康乾盛世极度的奢华的小村庄,竟然还携着一丝的哀凉。
大概,阁楼上的女人待床空塌冷后,也会散发素颜的对着月光缅怀自己少女时代的布衣赤脚、青床麻装。
斋堂,一个容纳着爨底下村的小镇,它是养育了少女的一方水土。我更迷恋于斋堂这个孕育了爨底下的小镇,更感悟于它简单又禅意的名字,更畅怀它毫不掩饰的市侩,更欣慰它的平静。
少女时代的草庐有于女人,斋堂有于爨底下。
爨底下,一个脂粉艳俗香的女人,他朝两忘烟水里,忘记斋堂忘记你。
忘记斋堂忘记你——忘记斋堂篇
从山腰俯视爨底下村全景。
“位于门头沟区斋堂,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绿树成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这是衙门给爨底下村的一本正经的介绍。
但是,衙门却没有说——俯视全村,你会发现,村落的造型像极了一冢荒坟。
爨。
被四面八方赶来朝拜的旅客指指点点的一个字。
古书上的含义是——大火烧林,越烧越兴旺。或者是兴林需要大火烧。
每家每户都是这种古旧造型的建筑。
或者是明代的简洁主义,或者是清代的奢华风格。
乌黑的招牌墨绿色的字迹
脱落的墙皮斑驳发霉的痕迹
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建筑的年纪
乌漆木门红标语,顶梁晒上黄玉米
鲜明的对比
四处都是这种夺入眼球的的色泽和摆设
让人爱罢不能,恨不得拆下门板带回家去
悠闲的晒着夕阳的村民——这里的每一个人,既是村民,也是生意人。
她坐在门前若有所思,不知只是在发呆还是在思考家里的生意。
门梁上垂下的一枝花径在夕阳下闪着灵翘的光,它只是为了纯粹的晒晒太阳。
这里的每一只动物
都会充分享受浑然天成的闲适
它们都知道
该摆出何等姿势来引诱游客的目光
不知是故意不去修理
还是懒的去修理
随处可见的破败竟成了影视基地
但是
杀青后依旧没人去修理
周而复始
只剩下一片狼藉
再次回头看
更加觉得这里就是一个坟地
阴气很盛,脏东西在暗处蛰伏
忘记斋堂忘记你——忘记你篇